英蓝音乐厅

6.12今夜的挑战

—— 陈郅林

曲目

1.升 F 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 / 作品30
亚历山大·斯科里亚宾
2. 变奏曲 / 作品 41 | 尼古拉·凯帕斯汀
3. 莫里斯·拉威尔:大圆舞曲 | 拉威尔改编
4. 更为缓慢的圆舞曲 / 作品121 | 克劳德·德彪西
5. b小调奏鸣曲 | 弗朗茨·李斯特
我选择为大家呈现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是因为在艺术气质上绚丽多彩、申请激荡,超高的演奏难度更能淋漓尽致地,这些作品对我个人演奏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更是对观众的奉献与致敬。
以斯科里亚宾的《升F大调第四钢琴奏鸣曲》作为开场曲目,是为了契合英蓝国际金融中心中庭陈逸飞先生以普契尼最后的歌剧《图兰朵》为背景创作的、辉煌的大漆壁画《今夜无人入睡》,它充满着神秘感,而斯科里亚宾的奏鸣曲第一乐章也同样充斥着神秘的元素,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该作品中含有大量四度与五度音程,这是斯科里亚宾的创作中最为著名的手法之一,也是他最能抒发自己感情的元素,斯科里亚宾音乐与陈逸飞画作在艺术表达层面交相呼应,共同表达了人类向天际深处探寻的思绪与愿望。
之后三首同为“舞曲”,同为法国作曲家的拉威尔和德彪西在标题上虽然都选用了“圆舞曲”,但两首作品无论是音乐的表达亦或是给听众带来的感受都截然不同。
拉威尔的《大圆舞曲》作为钢琴作品里最难的圆舞曲之一,全篇充斥着最华丽但也最绕手的技巧,乐句间充满骚动、不安、诱惑;德彪西的《更为缓慢的圆舞曲》则别具一格,音乐潺潺进行,突然峰回路转,幻化成水墨点染下的碧波清潭,我把最浓烈的色彩和最淡雅却又最忧郁、敏感的音响色调放在一起,通过它们的相互对撞,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中多元多样的对比体现到极致。
在这两首圆舞曲的前面,我选择了东欧作曲家卡普斯汀的《变奏曲Op.41》,一种动感极强、节奏鲜明的音乐——爵士乐。
爵士乐最初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极富舞蹈性。我把它放在两首圆舞曲之前,形成了一种“舞曲 vs 舞曲”的对比、东欧文化视角下的美洲风情与西欧文化视角下的舞步摇曳之间的对比。
本场音乐会的压轴曲目是钢琴之王弗朗茨·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这首如泰山一般的浪漫主义时期扛鼎巨作不仅是对思想磨难和历练的最终总结,更是对人精神境界的一种升华,这部作品也与音乐会最初斯科里亚宾奏鸣曲中所蕴含的那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永恒的探索精神形成完美的呼应。
这场音乐会有三个重量型大曲目,不论从体力还是表达上都极富难度,绝非“明智之举”,但作为一名新生代青年,我愿意挑战,为听众奉献一场充实、多元,个性十足且富于挑战、辉煌的音乐会!